一、个人简介
袁秉达,1950年11月7日生。1977年进上海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任教,从事教研工作45年。现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兼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市委讲师团成员。
在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业。发表200多篇论文,其中30多篇论文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学社会主义》等权威刊物上,有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先后获得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三等奖等。公开出版10多部著作,主要代表作有“三探”系列专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式探索》。其中《探源》一书获国家社科规划办“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012年立项,获英文版出版资助,在新加坡公开出版;2013年再度立项,获俄文版出版资助,在俄罗斯公开出版。主持完成国家课题一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形态的整体性研究》,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6项。撰写决策咨询专报10多篇,有的受到中央领导批示。多年被评为校科研先进。
在教学方面: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30多种专题课,其中“列宁晚期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比较研究”一课作为我校优秀课程在全国党校远程教育网上交流共享。近20年被评为校教学先进,1997年被评为上海市干部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000年曾为上海市委、市政府等四套班子领导干部授课,多次应邀到上海电视台、广播电台和东方网作专题访谈和理论讲座。2017年,老当益壮为传播党的十九大精神立新功,被上海十多家媒体集中报道和宣传,并荣获中宣部“全国优秀基层宣讲员”称号。曾兼任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科普学会副会长、全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
在教书育人方面:担任教研部主任十多年,带出一批科学社会主义专业骨干教师。带教两位优秀硕士研究生,先后考入清华大学和华东师大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均在知名高校任教。近十多年来,为全国20多所省市级党校教师讲授了“怎样当好党校教师”“如何讲好专题理论课”“马列经典原著的学、教、研”等专题课;为校内外打磨精品课出谋划策,受到各界好评。自1987年以来,曾获上海市级机关工委和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校“记功奖励”等28项荣誉。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2009年获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
二、科研论著、代表性著作及学术观点
(一)主要著作:
1.《当代大趋势与新发展》主编,24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2.《庄严的历史责任——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主编,36万字,时事出版社2002年出版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独著),17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2004年列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研究书系”24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源——从邓小平理论到科学发展观》(独著),21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ON THE ORIGING OF THE THEORY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独著,12万字,俄文版2013年俄罗斯出版;英文版2016年新加坡出版)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究》主编,40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6.《新中国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编,24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式探索》(独著),21万字,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出版
8.《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著),25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
9.《超越乌托邦》主编,24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
10.《跨越卡夫丁》(独著),30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出版
11.《党校教学新论》(独著),27万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2022年出版
(二)近年来发表论文:
1.《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飞跃及其方法论意义》,中宣部理论局:《学好理论 武装全党》(全国第一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2.《邓小平方法论体系》,《文汇报》1998年12月2日
3.《中国共产党成熟的三大标志》,《探索与争鸣》2001年第7期
4.《论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辨证统一》,《人民日报》2006年4月25日
5.《〈共产党宣言〉的三大特性》,《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6.《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的理论探源和历史追踪》,《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5期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因素分析》,《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6期
8.《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系统性思考》,《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第1期
9.《当前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的困境与出路》,《科学社会主义》2013年第1期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态的整体性研究——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当代课题》,第一作者,《科学社会主义》2015年第1期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的时代特征》,《科学社会主义》2016年第4期
12.《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人民性特质》,《前线》2017年第5期
13.《从“革命”到“改革”,不变的是担当》,《解放日报》2017年8月1日
14.《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解放日报》2017年8月8日
1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科学社会主义》2017年第6期
16.《毛泽东诗词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以习近平引用毛泽东诗词为例》,《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年第6期
17.《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毛泽东诗词的多维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年第6期
18.《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评习近平引用频率最高的三句毛泽东诗词》,《科学社会主义》2018年第6期
19.《“两可”到“两敢”彰显什么中国精神》,《解放日报》2019年3月26日
20.《激励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奋斗者》,《解放日报》2019年4月30日
21.《敢于有梦 勇于追梦 勤于圆梦》,《解放日报》2019年5月7日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态的历史嬗变与时代意蕴》,《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年第6期
23.《马克思跨越“卡夫丁”设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和完善》,《科学社会主义》2019年第6期
24.《恩格斯晚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科学社会主义》2020年第5期
(三)近年来主持的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1.《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4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已结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架构与整合范式研究》,2008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已结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整合与体系创新范式研究》,2008年度全国党校系统立项课题,已结项。
4.《从苏共指导思想的误区看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历史意义》,2011年度全国党校系统立项课题,已结项。
5.《全面深化改革理论创新与总目标的整体性研究》,2015年度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已结项。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形态的整体性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7BKS045,已结项。
7.《毛泽东诗词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上海社科规划办建党100周年系列一般项目,编号2017BHC020,已结项。
(四)代表性论著的学术观点:
代表性论文:《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飞跃及其方法论意义》,提出与众不同的研究视角和核心观点,以文赴会参加了1993年全国第一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在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不久,本人在国内较早地提出以下三个观点:第一,邓小平不仅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初步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第二,以问题为导向,阐发了邓小平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体现为“三个搞清楚”:在理论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在实践上搞清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战略上搞清楚中国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上如何站住脚,揭示当代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第三,全面总结我党对社会主义认识实现新飞跃的十大标志,并且进一步挖掘这一新飞跃带来的方法论启迪和重大意义。会后该文入选论文集出版,并在解放日报头版发表。
代表性专著:“三探”系列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源——从邓小平理论到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式探索》。其中《探源》一书获国家社科规划办“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在俄罗斯、新加坡公开出版。其核心观点是: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第二,邓小平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本源;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各自都是续源于前一个理论成果,又与时俱进;第四,瞻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理论成果必将为今后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开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之源、实践之源而言,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永无止境。《探源》中文版著作200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获华东地区优秀政治图书一等奖,是当时国内最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深度研究的专著。
三、教学情况
(1)《共产党宣言》导读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3)“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导读
(4)怎样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
(5)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若干重大问题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的导读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
(11)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19大精神
(12)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20大精神解读
(13)习近平的演讲风采与话语魅力
四、所获奖励
(一)科研获奖:
1.论文:《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飞跃及其方法论意义》,1995.9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二等奖。
2.论文:《我党第三代领导核心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性探索与规律性认识》,获上海第三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1998-1999)三等奖。
3.论文:《〈共产党宣言〉的三大特性》,获马克思主义基金会2008年优秀论文三等奖。
(二)荣誉称号:
1997年 被评为“‘八五’期间上海市干部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2003—2004年 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2009年 获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
2018年 获中宣部“全国优秀基层宣讲员”称号。
五、人生感言,治学心得
助人为乐、苦中作乐、自得其乐
目标始终如一,不离不弃、无怨无悔
六、联系方式
Email:yuanbingda126.com
微信:1370161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