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共产党宣言》就像一座永恒的灯塔,照亮了人类寻求解放的前行道路。其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条被称为“两个必然”的真理,以其科学的洞察力和历史的穿透力,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观点。
一、“两个必然”是在欧洲工业革命迅猛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
《共产党宣言》成书于1848年,这是一个旧制度尚未完全褪去、新世界正在痛苦分娩的剧烈转型时代。经济上,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的早期形态,欧洲各国的工业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危机、贫富分化、工人悲惨处境等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开始集中爆发。政治上,当时的阶级对立简单化、尖锐化,工人运动不断兴起,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开始登上舞台,但急需科学理论指导。思想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起草前,通过大量研究,形成了唯物史观的基础。组织上,无产阶级政党雏形初现,迫切需要科学战斗纲领指引。
二、“两个必然”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其创立的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规律进行深刻剖析后得出的科学结论。其科学性根植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原理。《共产党宣言》论证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打破了封建桎梏,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开创了世界历史。然而,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孕育了无法克服的内在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具体外化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以及生产能力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冲突,更深刻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从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形式,转变为束缚其发展的障碍。根据唯物史观,当一种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其被更高级的生产关系所取代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因此,“资产阶级的灭亡”,是其无法克服自身固有矛盾的必然结局。
三、“两个必然”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两个必然”明确了实现历史趋势的主体力量——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深刻指出,资产阶级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不仅产生了“运用这个武器的人”,即无产者,更将无产者组织、联合、训练成为一支强大的革命队伍。
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决定了其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它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底层,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直接承担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它的利益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相一致。因此,“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它的历史使命就是通过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最终解放生产力,解放自己,并解放全人类。这就清晰地表明,“两个必然”的实现,是历史客观规律与无产阶级自觉斗争的辩证统一,离不开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和引领。
今天,学习掌握“两个必然”思想,既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信念的加固,更为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最深层的理论基石。它要求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又要充分看到历史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投身于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运用“两个必然”所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更好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
(作者为第68期中青班学员)
(责编:王守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