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深学细悟 >> 美文 >> 正文

“两个结合”:科学内涵、现实意义与实践探索

日期:2025-03-20 作者:缪骏 来源:网上投稿 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这一论断为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使我对“两个结合”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一、“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应有之意。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的科学性、开放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连续性、包容性之间具有高度契合性。“两个结合”既坚守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又扎根于中国大地,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强大精神动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两个结合”,破解了古今之争、中西之争,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将一个结合,升华为两个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鲜明地独立出来,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把“第二个结合”独立出来,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同时,我们要辩证认识两个结合的之间的关系,即“第一个结合”为“第二个结合”提供物质基础和实践指向,“第二个结合”为“第一个结合”提供民族形式、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两个结合”之间既是一种并列关系,也是一种递进关系。

二、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

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是实践运用“两个结合”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我们:

一是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要求根据具体国情和时代条件进行创新和发展。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并长期指导我们的具体工作和社会实践。

二是多维度把握中国具体实际。牢牢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运用辩证唯物思想和矛盾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开展工作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工作方法。中国历史悠久,国情复杂多变。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我们要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规律和方向,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摇摆、不动摇。

三是科学认识和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基础。

四是“结合”是深刻的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不是一方“化掉”另一方,而是互相成就,即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并最终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在“两个结合”中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第一个结合”就容易出现经验主义和把马克思主义实用化,“第二个结合”就容易出现马克思主义封建化和儒家化。

三、“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对提升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现实指导意义

中国企业管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陷入缺乏正确的企业管理理论指导的窘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大多数中国企业也引入了西方企业管理经典理论和体系。然而,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一批企业管理者们对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体系和方法盲目崇拜,他们对企业长期积累的一套“土”办法信心不足,从而照抄照搬西方企业管理办法,造成上下脱节等问题,外来思想水土不服的现象时有发生。

“两个结合”为中国企业管理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随着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企业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论来指导经营管理,改进管理方式方法和调整经营策略。同时,企业管理理论本身也需要不断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两个结合”理论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与时俱进的产物,给企业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理论基础。

“两个结合”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强调运用唯物辩证思维,强调运用矛盾分析法,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会不断遇到需要决策的事项,大到企业战略方向,小到具体某件事或某个人,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待决策事项中,我们要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思想,注意运用矛盾观点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找问题的关键和症结所在,寻找最优路径,制定最有效的解决措施。

“两个结合”强调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不同文化的融合,强调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的知识和经验。近二十年来,以华为任正非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民族企业家经过实践摸索,逐步总结提炼出拥有各自鲜明特点的适用于本企业的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并取得了成功。这些思想理念和方法,无不是兼收并蓄了东西方先进文明而产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民族企业家们在管理实践中,始终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基于中国国情和中国企业实际情况和特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终提出了一整套合乎国情、顺乎民意、能完整解决中国企业现实发展问题的方法论。

四、“两个结合”给海立工作的启示和实践探索

海立作为一家优秀的企业,历史上创造了不少优秀的管理方法和经验,一直是上海电气的管理标杆,乃至是行业的标杆。但在发展过程中,因为长期处于单一行业,发展又长期较为平稳,企业管理团队逐步形成的惯性思维局限了企业向新领域拓展的能力,管理团队的视野和格局与外部的快速发展开始出现脱节。近年来,出现后劲不足并逐步被对手快速超越的情况,同时内部长期积累的矛盾也开始逐步恶化和暴露,拖累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重新恢复海立开放创新、勇于突破的精神状态,去年公司领导班子受“两个结合”的启发,提出要在总结和提炼海立过去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外部先进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萃取出一套独具海立特色的管理体系。探索将引进来的与自身原有的优秀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相互融合,创造出一套能适应海立下个十年发展需要的管理体系的工作目标。

为此,今年公司设立了两项重点工作,一是今年上半年班子成员将会带领各自分管部门学习一本优秀企业管理书籍,并进行交流和总结,争取从思想和理念上首先获得突破。同时,要求各部门从各自业务出发,定好一个管理题目,如集成研发管理、战略规划的闭环管理等,提炼出“四个一”,即一套方法论,一个管理模型,一套流程和制度体系,和一个功能完善的工具箱。目标是,将企业过去多年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优秀管理经验和做法提炼出来,将分散在各流程、制度、表格中的管理要点系统化整合起来,将埋没于日常工作中的知识显性化,将外部先进思想与内部优秀经验相结合,以便于知识和经验在企业内部更好的传承,也便于一代一代的管理团队接续奋斗、创新迭代,同时,好的模式在集团下属企业间易于复制和推广,给企业赋能。

在学习“两个结合”这门课程后,笔者也第一时间思考"两个结合"对当代企业管理在哪些方面还具有深刻借鉴意义,以及如何具体落地。比如,在辩证思维与企业战略决策方面、在实践导向与组织变革创新方面、在人本思想与员工价值管理方面,在系统思维与国企深改方面,在文化传承与企业文化品牌方面。笔者认识到,这种结合决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要在管理实践中实现"化学反应",创造出独特的竞争优势。未来企业管理需要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现代化与传统性之间找到动态平衡,这正是"两个结合"给予我们的核心启示。

(作者系第67期中青班学员)

(责编:王守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