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深学细悟 >> 美文 >> 正文

基于新时代对科学技术“两重性”的再认识 坚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信心和思路

日期:2024-11-07 作者:周小燕 来源:网上投稿 浏览: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马克思沿着异化劳动论、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的研究道路,从揭示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走进揭示资本与雇佣劳动对立根源的深处。包括我在内,很多同学都对科技两重性、人工智能是否加重劳动异化等问题提出疑惑。数字信息时代人们创造、使用的网络技术及从事的数字劳动,是否正演变成异己力量来支配人、奴役人。当前,上海正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这与马克思对技术的理解是否一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该坚持的方向吗?

梳理《资本论》,马克思是从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对立统一来理解技术发展及其作用。从技术的自然属性看,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解放作出了贡献。马克思指出,“机器在十七世纪的间或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为当时的大数学家们创立现代力学提供了实际的支点和刺激”“像其他一切发展劳动生产力的方法一样,机器是要使商品便宜”。同时,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是就技术的社会属性而言。马克思作了区分,指出:“机器就其本身来说缩短劳动时间,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延长工作日;机器本身减轻劳动,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提高劳动强度;机器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力奴役”。正是从技术社会属性出发,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机器的作用范围将和在资产阶级社会完全不同”。因此,变革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就是消除技术异化的根本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更坚定了大力推进科技革命、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信心。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面向未来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经过各方努力,目前已构建“2+3+5”的框架体系。重点是:以经济数字化形成新供给。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引擎”,抓住数据要素和数字生态“两个支撑”,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生活数字化满足新需求。关键要提升群众感受度、应用丰富度、社会包容度。比如,大力推进医疗数据共享、就医流程优化等。以治理数字化营造新环境。重点是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张网”建设为牵引,着力构建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数治”新范式。

作为推进治理数字化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确保数字化转型始终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行。一要充分发挥好我国的制度优势。既要坚定地支持数字化转型,尤其是运用区块链等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可溯性和系统的敏捷性、可拓展性,强化技术创新与场景开放双轮驱动;更要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关注平台垄断、数字鸿沟等问题,以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证数字技术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价值共享。二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要适应数字经济催生出的新业态对新型劳动力的需求,结合上海产业特点、人口结构等,完善就业培训指导,减少数字技术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同时将“一网通办”服务理念和模式向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城市管理等拓展,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要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上海要发挥应用场景、国际化、人才等优势,加快完善数据产权制度、交易制度以及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治理制度等基础制度。同时,前瞻研判科技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积极推动科技向善。

(作者系第66期中青班学员)

(责编:许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