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深学细悟 >> 美文 >> 正文

党校走笔:找准政治站位——党校教师要用学术讲政治

日期:2018-09-12 作者:赵文聘 编辑:韩笑 审核:杨卫红 来源: 浏览:

    我主要围绕“找准政治站位——党校教师要用学术讲政治”,并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
    网络公益研究能讲政治吗?
    党校姓党,党校人也姓党,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来党校工作两年,校领导也反复强调,这句话在我心里生了根。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去年提出,党校教师要用学术讲政治;校领导、部门领导也多次召开会议组织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觉得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东京在《学习时报》发表的文章《关于用学术讲政治的几个问题》非常精准地指出了用学术讲政治需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突出问题导向;二是找准学术接口;三是构建学理框架。
    
我的专业是社会政策专业,学术经历主要侧重福利社会化研究,如何找到问题和接口?我在学习和研究社会福利过程中感受到,近些年资本主义治理模式从理论到实践层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市场资本主义逐渐淡化经济标准,社会创新日益成为主要议题。比尔·盖茨呼吁一种新的创造型资本主义,推动基于市场的社会变革,缓解世界的不公平;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价值共享型资本主义,以一种同时能够解决社会需求和挑战、创造社会价值的方式来创造经济价值;马修·比索普出版《慈善资本主义:富人如何拯救世界》,分析私人资金是如何帮助政府解决棘手的公共问题,也隐含了慈善可能成为富人控制社会的一种手段的判断。在公益慈善议题下,资本主义社会致力于社会变革的政府、市场、社会协作的共同体开始出现了端倪。
    
无论是西方社会的探索还是我国的实践,日益显示出网络公益的重要政治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主要矛盾变化,公益具有了制度层面意义。美好生活的需要,必然要寻求社会价值的提升,而公益显然具有价值输出的功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需要践行公益精神、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公益可以成为构建同心圆的纽带。公益通俗讲就是为人民服务,在这一点上党和政府的宗旨、企业社会责任、个人自我价值实现具有天然的共通性。我们比西方更具有构建致力于社会变革共同体的优势。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大攻坚战,都是社会公益的主战场。一次分配讲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三次分配讲奉献,公益在防范系统性社会风险、扶贫、生态文明三大攻坚战都可以大显身手,也必然带来社会文明的提升。
    
第四,网络化、信息化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重要工具,网络公益是厚置党执政基础的新场域。
    
如何在研究中找准政治定位?
    
研究中找准政治定位,我自己理解有两个方面需要把握。第一,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潜心研究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第二,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同看法通过规定程序反馈,公开的研究结论要符合中央精神。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去年“同一天生日”慈善募捐事件沸沸扬扬,深圳市民政局对相关主体已经立案审查。此时某公益慈善领域专家发表自媒体文章,为相关主体辩护并指责慈善法非良法。民政部门征求对文章的看法,本着对现实问题的关切和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态度,结合十九大精神撰写了探讨文章,进行观点对话,文章被民政部有关方面采用。今年6月深圳市民政局做出处罚决定,与我文章中的观点是一致的。
    
在工作和生活中,党校教师必须时刻铭记党校姓党,坚持学术研究的政治定位,用学术讲政治。(文章系作者在校院庆祝第34个教师节暨“坚持党校人姓党 用学术讲政治”大论坛活动上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