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深学细悟 >> 美文 >> 正文

《共产党宣言》的“味道 ”

日期:2018-11-07 作者:吴才唤 编辑:许芳娟 审核:李作言 来源: 浏览:

    谈起《共产党宣言》,是一本神奇的书。回望战火纷飞的年代,不管是领袖,还是像今天一样同样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他们在“干革命”的过程中都品到了真理“味道”。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一样,“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其实,经典也要推广,“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分享小故事中推广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今天分享两个小故事,对引导今天的读者对《共产党宣言》产生阅读兴趣,或许有一定的帮助。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时候讲的。故事是这样的:1920年的春天,一个小伙子(时年29岁)在家里的柴房里奋笔疾书,翻译一本小册子,叫《共产党宣言》。有一天,他妈妈在外面喊:“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妈妈进门一看,哭笑不得,这个小伙子正在埋头写字,嘴上全是墨水,旁边一碗红糖水,一点也没有动。原来,他蘸的是黑墨水,但他全然不知,还说,“可甜了,可甜了”。
    另一个是毛泽东同志。毛泽东读的第一本中文本,以及选读的第一本英文马列著作都是《共产党宣言》。他还讲,自己读《共产党宣言》至少100遍。1936年,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说,正是《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著作,使他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宣言》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并且以后一直没有动摇过。另外,根据毛泽东当年的秘书林克同志回忆,1954年秋,毛泽东想学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选的也是《共产党宣言》。
    作为系统地将《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第一人的陈望道,他夜以继日,在油灯下“苦战”两个月,除了短暂的睡眠,一日三餐和茶水都是由母亲送到柴房;而且他精益求精,用了相对于平常的五倍功夫最终完成翻译工作。可见他对理想信念的笃诚。毛泽东当时学习《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已经60多岁了,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还亲自翻查字典,字斟句酌、一丝不苟地把不懂的英文单词在旁边做好注释批注。我想这都是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理想和信念的力量,这都是真理的力量,都是尝到“非常甜”的真理的味道。我们今天的人必须好好学习这种品格和精神。我们为何不去一读呢?
    《共产党宣言》,虽不足两万字,但吸引了无以数计的仁人志士,无论是在写作、翻译、宣传等理论传播上,还是在为实现其中的理想、信念而浴血奋战的过程中都不畏艰难险阻,甚至牺牲生命,不能说它没有自己的“魅力”。《共产党宣言》文学性极强,很有感染力,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和译者丰富的情感。像“宗教的热忱,义侠的血性,儿女的深情,早已在利害计较的冰水中淹死了。”“凝结的散作烟云,神圣的堕入秽亵。”这些语言都会激发读者埋藏在心底的激情,并凝结成革命的力量。
    有人说,读书就要读重版重印多次的书籍,不无道理。据不完全统计,《共产党宣言》有113种文字2200多种版本。我们在阅读这部经典的时候,必须沉下心来,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细细体会其中的“味道”,这对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从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