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程中,应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视野和胸怀,为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战略目标增添新动能。要按照“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的要求,在提升人才的满意度和感受度上下功夫,不断增强人才的获得感。
一是着力打造人才“新磁场”。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两只手”,一手抓“高精尖缺”人才的引进,一手抓本土人才的激励培养。从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到上海“千人计划”和领军人才,都强调了高端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兼顾了体制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引育。尤其是千人计划的实施,不仅有效弥补了国内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短板”,也成为了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引才品牌。就上海而言,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必须抢占先机,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人才项目源源不断的引进创设更优的营商环境、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独有的人才磁场效应。
二是主动下好人才“先手棋”。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各级人才工作部门要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等方面跨前一步、想深一步,贯彻落实好有关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及上海人才新政“30条”的要求,发挥组织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职能部门的各司其职作用、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汇聚成有形有效的工作合力。既要制定出台更为完善、更加有力的人才高峰政策,也要鼓励支持各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人才扶持配套办法,统筹纳入全市人才政策体系。
三是积极释放人才“新活力”。十九大报告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上海从2015年开始,已经连续四年实施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各区、各行业系统也相应实施青年人才计划,从创业、创新、管理等领域选拔一批德才兼备、专业素质全面、潜力大的优秀青年;从各区来看,“走出去”战略初具规模效应,浦东、杨浦、虹口、静安、金山、奉贤等区相继赴全国知名院校招贤纳才,青年后备人才队伍已经成为科创中心建设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要在总结各类青年人才工程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青年人才引进的新渠道,创新青年人才选拔培养的方式,使上海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理想之地和价值实现之地。(供稿:第94期市机关处级领导职务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学员 唐群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