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深学细悟 >> 美文 >> 正文

从“相信”到“坚信”

日期:2018-11-19 作者:汪仕敏 编辑:吴建生 审核:李作言 来源: 浏览:

    到党校学习一周了。来之前,单位主要领导特意关照我:“临近年底,工作任务特别繁重,希望你在培训期间,能够学习、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为此,我专门带了笔记本电脑,心想着可以远程“移动办公”。然而,党校开课后,我发现,完全不是我想象得那样。倒不是因为培训任务重,而是因为这里的课,真的让我“欲罢不能”!
    第一次听到,原来政治理论课还能这么上
    开班后的第一堂政治理论课就是刘泾副教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这位知性女教授,用她充满磁性的声音,像诗歌朗诵那样,深情阐述着那些宏大理论。“引言、总论、分论、专论、结束语”,一下子让我记住了十九大报告的总脉络;“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让我更深刻理解了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无独有偶,上官酒瑞教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堂课,也让人耳目一新。上官教授用他独特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风格,实事求是告诉我们,通过短短一下午的课,是学不到总书记的这套方法论的,要学好,得靠“悟”。我记住了精彩之语:“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划个句号,哪怕这个句号并不完美”!
    我想,原本貌似抽象枯燥的理论课却带给我思想上的共鸣,居然能够让我在许久的困惑和迷茫中,开始想试着去继续“相信”直到“坚信”,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第一次看到,原来廉政教育课还能如此热烈
    “公务员违纪违法案例分析”单看题目,都可想象这堂课的固有模式,无非是先看警示教育片,然后老师结合“忏悔录”案例,严肃讲述党纪国法的“红线”不可越。然而,我却想错了。互动的课堂布局、开放的讨论题目,让党纪国法的规定、国家公职人员的自律要求,生动地展示在我们眼前。在这个思想多元化的时代,看多了专营规则漏洞的投机“故事”,看穿了法律和制度难免的苍白无力,说不困惑、不彷徨,绝对是骗人的。我们迷茫,我们的坚持到底是为职业还是为事业,我们的坚守到底是值得还是不值得!激烈的讨论交锋、真实的思想剖白,让我明白,选择了国家公职人员这个身份,那么就选择了要让渡一部分私人权利;也让我体会到,审慎履职是国家公职人员的“生命线”,敬畏法律、敬畏规则、敬畏人民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第一次感到,原来自己在领导力上还有不小差距
    “领导力和团队建设”向来是有趣的课。35分钟的“七巧板”游戏,让我深刻体会到“何为领导”!所谓“领”,即“引领”,要求团队的leader要跳出细节看大局,统筹把握、协调推进,才能让整个团队发挥更大作用;所谓“导”,即“导向”,要求团队的leader要“掌好舵”,方向错了,执行得越好,错得越离谱。所以,领导就是,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这场“破冰之旅”,不仅让我结交了新朋友,更是让我对自己有了“知不足”的新认识。
    就是这三个“第一次”,让我“不舍得”在宝贵的培训时间去干单位的工作,宁可选择晚上加班加点;同时,也让我对后续的培训课程充满期待、兴奋不已,盼望得到更多“思想养分”的“灌溉”。(供稿:第94期市机关处级领导职务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学员 汪仕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