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虹口被誉为“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先进文化的策源地、文化名人的聚集地”,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的重要区域,具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虹口区委党校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深入挖掘提炼“文化三地”先进内涵,打造红色资源课程体系,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激发干事创业动力活力。
深挖丰厚素材,打造特色课程体系
一是依托品牌课程,完善多伦路红色资源课程体系。以《多伦路街区的红色记忆》课程为代表,在此基础上拓展出《力量之源:中共四大的历史意义》《隐秘而伟大:隐蔽战线的斗争》等专题课程。丰富的课程体系,专业的师资队伍和鲜活的教学素材,已经成为满足干部培训、党员教育、社会宣讲等不同教学需求的“生动教材”。二是总结虹口发展经验,打造北外滩现场教学课程体系。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聚焦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社会热点难点等开展深入研究,创新课程体系。组成《历史视野下的北外滩》《时代之变——都市发展新标杆》《海上方舟—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代表的北外滩现场教学课程体系。三是突出重点,打造二十大精神课程体系。紧扣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用活红色资源,形成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党课。将系列课程纳入联合班,为机关党组织书记、司法局、卫健委和税务局等党员干部宣讲二十大精神。组织教师进社区、进单位,广泛开展二十大宣讲,先后为曲阳街道、曲阳商务中心、盛融实业等单位开展各类宣讲。
创新教学方式,激发红色资源活力
一是创新运用线上党课形式,打造形成“微党课”。组织全体教师一人一讲进行“微党课”集中开发,以微信群语音、视频等形式,形成《前仆后继:连续两任江苏省委书记的初心与使命》等16门微党课,有效将红色资源融入到党员干部日常的碎片化学习中。二是及时汇总课程资料,编撰形成《微党课》虹口红色故事案例集。将微党课讲稿集结成册,指导基层宣讲人员进行课程开发,让更多的红色资源成为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对课程进行深度开发,形成案例《党建赋能城市会客厅——虹口区北外滩区域化党建的实践与思考》,入选市委组织和市委党校征集的大城之治案例集,并按上海市委组织部要求拍摄报送了教学视频。三是参与打造虹口全域“大思政课”。与宣传部、街道等合作探索大思政课学习体验路线的开发和完善,打造出更多有虹口区域特色的互动式“行走的思政课”,充分考虑不同学员的实际需求,优化课程点位设计,提升授课效果。形成《文艺之旗——红色文艺策源地》等十条体验路线,通过“虹口思政大讲堂”等线上平台,为全区提供线上课程。
北外滩“初心启航”大思政课路线发布现场
夯实研究基础,构建红色资源交流平台
一是建立市区交流平台。与市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共建“红色街区研究室”,着力提高课程学术含量,从科研、科研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基于研究平台,组织北部片区“红色资源与红色街区”专题课程展评活动,协同推进红色资源课程建设,不断扩大虹口红色课程影响力。二是推动形成了一批科研成果。区委党校以中共四大研究中心为载体,围绕红色记忆课程不断深化科研工作,先后立项了《多伦路街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发掘与传承》等课题,并且在《党政论坛》《上海党史党建》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运用党史资源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考——以虹口区为例》等10余篇专题文章。三是建设“虹·扬”论坛,培育红色传讲人。为进一步用好用活区域内红色文化资源,区委党校建设“虹·扬”论坛,围绕如何上好党课,挖掘红色资源,通过专题培训、集体备课会等形式,定期开展活动,提升社区党校教师红色资源宣讲能力,共同推动虹口红色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