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机关党建 >> 支部风采 >> 正文

【建校75周年征文】难忘的红色之旅

——赓续红色血脉,永守党校初心

日期:2024-06-12 作者:董瑞华 来源:网上投稿 浏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进一步巩固拓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更好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凝聚推动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特撰此文,以庆祝建校75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为此,2001年6月8日—11日,我校与上海东方电视台、江西省驻沪办和上海铁路旅游集团联合举办“上井冈,忆传统,访红军故乡,走红军之路”主题教育活动。我有幸与全市党校系统120余位干部一起参加了这次终身难忘的“井冈山红色之旅”。

当日,参加活动的干部职工在上海火车站集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铁迪特地前来送行,并举行授旗仪式。仪式结束之后,全体人员坐上火车,奔赴江西省,奔赴红色井冈山。

井冈山位于湘赣两省交界处的罗霄山脉中段。当年,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队伍南下时,选择在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因为井冈山地区在大革命时期不少县都建立过党组织和农民协会。当地的农民武装经过战争的锻炼,对共产党及其武装怀有好感,能够接受他们。而且井冈山的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周围都是农村,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容易筹军粮。而且处于两省边界,离开中心城市很远,是统治的薄弱区域,所以井冈山成为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成为红色革命的摇篮。

登上井冈山后,我们首先聆听了井冈山学院老师的讲课,他为我们对井冈山的历史、红色基地、革命前辈的事迹等等做了详尽的介绍。听了报告后,我们对井冈山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之后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大井等毛泽东、朱德、陈毅曾经住过的地方,访问了茨坪、茅坪、朱毛会师广场、八角楼等等红色景点,访问中大家深受教育。到黄洋界时,尤其是我们看到险峻的山势和那门充满历史感的大炮时,脑海中出现了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堡,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顿时感觉革命豪情充满胸间。在学习参观期间,不少同志还学习了毛泽东在这个时期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作,对这次红色之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表示回沪之后要更加深入的学习。

通过参观学习,大家纷纷表示,对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脉,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都有深刻的体会和感受,而且都会从心中产生不竭的动力,愿意为党校培训干部工作贡献自己的一生。

在庆祝建校75周年之际,我们回忆这段往事,就是启发我们,要做好干部教育工作,我们自己首先要接受红色传统教育,要做先生,先要做好学生。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接受教育,才能做好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在工作中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弘扬井冈山精神,要结合党的建设工作实际,同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精神统一起来,同弘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统一起来,不唱高调,不讲空话,实打实做。”要在弘扬井冈山精神上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