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程熙博士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基本经验的系统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5CKS016),于2020年8月顺利结项,等次为良好。现将该课题成果简介如下:
一、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党的十九大以来,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都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重大战略机遇期,总结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的成功做法及主要经验,是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党的集中统一、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该项目深化研究了党内集中教育,并使用社会科学理论进行学理分析。通过搜集档案材料、整理公开文献,使用政党制度化、政治功能、政治教育等理论分析集中教育,结合比较分析、个案研究等方法,提高集中教育基本经验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该项目对执政党更有效地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治理能力提供了对策建议。通过对党内集中教育的基本经验进行总结,探索集中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一般机制。
二、研究成果的重要观点和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集中教育是执政党统一思想、纯洁队伍、提高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优良传统和有效方式。90多年来,集中教育贯穿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革命的党转变为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党的全过程。党内集中教育作为一种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组织行为,将长期延续。
在其组织制度变迁历史上,经历了从肃反到延安整风,从运动到活动,从活动到主题教育这三次制度变革。通过历次集中教育的开展,形成了领导小组机制、试点机制、督导机制、宣传机制等若干种稳定成熟的组织机制,支撑集中教育的制度化。
对于集中教育成效的评价呈现出越来越好的趋势,关于集中教育的“治标不治本”、“流于形式”等质疑不符合对于集中教育的整体评价。集中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具备塑造政党权威性、提升政党凝聚力、促进组织适应性、净化组织纯洁性和保证政策执行力等五种政治功能。
项目研究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方法论总则,具体运用政治学研究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研法、访谈调研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等。特别地,通过课题的研究内容设计党内集中教育问卷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问卷,凭借党校学员处和党性教育中心的资源优势,分别向上海市委党校班次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在重点班级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91份。向全国层面来沪培训的党员干部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70份。通过问卷分析,形成决策咨询报告,相关结论供本课题的研究使用。
项目的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演变。中国共产党的集中教育可分为三个阶段: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在这三个历史时期,大规模的党内集中教育(包括各种整党整风、活动、主题教育等)共计19次。通过梳理集中教育的历史变迁,可以观察到其经过了从肃反到延安整风,从运动到活动,从活动到主题教育这三次制度变革。其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是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世情、国情和党情变化,通过吸取教训和经验,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最终实现党内集中教育的制度化和常规化。
第二部分研究新世纪以来党内集中教育的经验。这部分共分为四章,分别梳理了新世纪以来四次党内教育的背景、过程、特点、经验和成效。第三章研究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三讲”教育是新世纪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新声和成功范例,为后续的集中教育提供了新的制度框架。第四章研究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新世纪党内第一次大规模的集中教育,其通过精心的前期准备,以及分层分批开展的方式,为大规模集中教育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新尝试。第五章研究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实践”是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特色,同时为了巩固活动效果,在学习实践活动结束后又马上开始了创先争优活动。这两次活动通过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的相互配合,开始了活动向主题教育的转变。第六章研究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践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和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还通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果。
第三部分研究党内集中教育的成效和政治功能。
首先,回应关于集中教育成效的质疑和量化证明。针对集中教育“治标不治本”、“流于形式”这两种质疑,这部分从组织在每一个阶段面临新问题、组织成员新旧交替的客观现实、制度和经验的累积性、教育和中心工作的关系等方面回应质疑。同时,根据量化的问卷分析,来说明集中教育的成效。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党员干部对于集中教育成效总体评价较高,并且对新世纪以来的历次集中教育评价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其次,提出集中教育的五大政治功能。集中教育不仅为了解决思想问题,通过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总结出集中教育对于政党的塑造政党权威性、提升政党凝聚力、促进组织适应性、净化组织纯洁性和保证政策执行力等五大政治功能。关于塑造政党权威性,集中教育既起到统一思想的作用,也是解决问题的组织机制,是政治建设的主要载体。
第四部分研究党内集中教育的组织行为变迁和政党制度化。这部分总结了集中教育组织行为变迁的三种模式,分别是延续、渐变和突变。集中教育组织行为变革的动力分别来自于时代特征、历史经验、错误教训、领导人的推动、压力推动。集中教育过程中,政治动员与发动群众、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三种典型的组织行为,其“变”和“不变”的研究进一步从细节剖析集中教育组织行为变化。历次集中教育的经验不断转化为政党行为的制度化过程。在政党制度化的过程中,集中教育形成领导小组机制、试点机制、督导机制、宣传机制等若干种稳定的组织机制。这些组织机制推动党内集中教育的制度化和常规化,提高党的质量建设。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在学术上,使用社会科学理论对党内集中教育进行学理分析,用政党制度化、政治功能等理论框架研究集中教育是已有研究所没有的。同时,本课题采用问卷量化、比较分析、个案研究等方法,提高集中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在应用和社会影响上,通过对历次集中教育的研究,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党内集中教育的比较研究,总结出集中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色重点。根据研究成果,设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调研问卷,撰写决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