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李敦瑞,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经济管理教研部主任,并兼任上海市经济学会理事。2009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省部级项目三项,作为重要参与人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撰写的决咨报告多次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主讲《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金融运行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风险防范》《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分析》《新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门专题培训课程,多次获得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学优秀奖”,一门课程入选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精品课,一门课程入选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精品课。
二、科研论著、代表性著作及学术观点
(一)主要著作
1.《我国区际产业梯度转移的生态效应及对策研究》(专著),2018年11月,同济大学出版社
2.《“一带一路”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协同推进》(专著),2020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近年来发表论文
1. 《Integrated governanc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ort cluster using niche theory: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Port and Ningbo-Zhoushan Port》,《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2023年3月,JCR1区
2.《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ecological pressure due t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10 to 2018》,《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2年6月,SCI 1区
3.《国内外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影响及对策》,《经济纵横》2018年1月,CSSCI
4.《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机制和趋势》,《治理研究》2021年9月,CSSCI
5.《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与中国国家经济利益的维护》,《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3月,CSSCI
6.《基于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FDI环境外部性代际效应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3月,CSSCI
7.《抗战前夕上海GDP及结构探析——以1936年为例》,《史林》2011年6月,CSSCI
8.《中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经济问题》2011年12月,CSSCI
9.《上海服务业的发展轨迹与新态势——以城市功能变迁为视角》,《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3月,CSSCI
10.《工业“大迁移”对重污染天气的加剧作用及对策分析》,《中国环境管理》2019年10月,CSSCI扩展版
11.《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工业污染空间格局的演变》,《经济与管理》,2016年1月,CSSCI扩展版
(三)代表性著作及学术观点:
《我国区际产业梯度转移的生态效应及对策研究》,荣获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省部级奖)。
主要观点:产业转移对于一个国家调整生产力布局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条件下,我国产业在区域间的梯度转移几乎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然而,现实告诉我们,产业转移本身有着巨大的生态风险。在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如何妥善地应对产业区际梯度转移的生态效应,并积极发挥其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成为日益重要的课题。该书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系统地研究了区际产业梯度转移的生态效应。
工业仍是我国区际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领域。一定历史阶段内,宽松的环境规制和相对廉价的要素成本形成了欠发达地区在部分污染较重产业上的比较优势。当这些产业发生梯度转移时,对于生态环境的负外部效应十分显著。当然,必须承认,产业转移客观上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中西部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要科学、辩证地看待这一经济现象。从空间上说,产业转移到一定区域后,由跨界污染导致环境外部性的区域外溢;而一些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降低环境标准会带来放大效应,加上自然地理梯度与经济梯度相反,这种放大效应会加剧。从时间上看,产业转移带来的污染转移会使我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更加陡峭。会使子孙后代在环境资源的分配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损害了代际公平。
工业产业转移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但是治理区际产业梯度转移的生态效应,并不是要否定工业的价值和地位。客观地说,工业在今天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仍然无可替代,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的发展放在对立的位置,而是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工业的转型升级,使之进入更加文明的状态,使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得以践行。区际产业转移生态效应的治理,首要的就是转变发展理念,厘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科学关系。从根本上说,治理的出路在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近年来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十四五”时期产业转移“承接地”工业绿色发展研究,2021年9月立项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区际产业梯度转移的生态效应及对策研究,2012年6月立项
三、教学情况
1.在教学上开发并讲授了多门党员干部培训课程,包括《现代金融运行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新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金融风险防范》等等。
2.主讲硕士研究生课程《国民经济统计与分析》《产权理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研究》,曾参与主讲MPA课程《公共经济学》。
3.荣获2015、2016、2017年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学优秀奖”。
4.2013、2017、2018、2021年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优秀培训教师称号”。
5.2017年11月,参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组织的“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活动,主讲《新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课,在东方广播中心、阿基米德、人民网上海频道直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6.2021年8月,主讲专题课《现代金融运行与金融风险防控》,入选上海干部教育培训精品课程。
7.2021年11月,荣获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校(院)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所获奖励
(一)科研获奖:
1.专著《我国区际产业梯度转移的生态效应及对策研究》,荣获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省部级奖),2019年。
2.论文《基于FDI的环境外部性理论框架》,荣获“全国党校系统经济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3年。
3.论文《P2P行业风险累积的成因与治理对策》,荣获“中国华东及沿海党校系统管理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6年。
(二)荣誉称号:
2018年7月获得“上海市市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先进事迹被《新民晚报》等媒体报道。
五、人生感言、治学心得
(一)人生感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治学心得
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孜孜以求,或有所得。
六、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上海市虹漕南路200号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
邮编:200233
Email:Lidr@sdx.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