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马西恒,博士,教授。1969年1月出生,山东临沂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城市社会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社会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曾任民政部首届城乡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
1996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应用社会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之后入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工作至今。期间于2010年9月在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受艾伯特基金会(Friedrich-Ebert-Stiftung)资助,在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Bielefeld)社会学系做访问学者,研修“社会风险分配与公民社会的生产”。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美国休斯顿大学(University of Houston)社会工作学院做访问学者,研修“社区发展与宏观社会工作”。此外,自2000年以来先后赴美国乔治亚大学、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大学、意大利国家行政学院等国外机构做学术访问。
主要从事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社区治理与社会组织建设、社会领域党的建设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决策咨询课题13项,独立或合作出版著作14部,在《政治学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光明日报》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2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红旗文摘》《文摘报》等全文或摘要转载。研究成果获得包括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全国党校系统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在内的多个省部级奖励。
二、 科研论著、代表性著作及学术观点
(一)主要著作:
(1)《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逻辑》,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1月
(2)《中国特色社会建设:历史脉络与时代议题》,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18年11月
(3)《中介组织与社会运行》,副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
(4)《社区治理创新》,独著,学林出版社,2011年9月
(5)《交往、适应与融合——一项关于流动农民与失地农民的比较研究》,第二著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6月
(6)《中加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以上海和温哥华为例》,第一著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7)《人类汇聚与现代文明——以上海模式为镜》,第二著者,学林出版社,2006年5月
(8)《城市社区党建:内涵与体系》,第一著者,学林出版社,2005年12月
(9)《邓小平社会理论研究》,参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10)《中国城市社区党建》,参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
(11)《都市社区治理——以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背景》,主编,学林出版社,2011年12月
(二)近年来发表论文:
(1)《城市文脉保护、城市更新与治理创新》,《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9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全文转载。
(2)《城市社会治理实践的中国式悖论》,《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12期。
(3)《上海加快形成社区共治与居民自治有效机制研究》,《科学发展》2014年第7期。
(4)《社区公益服务的体系整合与机制创新》,《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22期《报刊文章篇目辑览》列入。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文汇报》2012年12月31日;《理论参考》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
(6)《建设包容性社区:居民权利均等化的社会政策想象》,《学习与实践》2011年第2期。
(7)《通过发展型社会管理应对体制性风险》,《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2期。
(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生动力及社会政策支持》,《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年第5期。
(9)《社会发展视野中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格局》,《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0)《敦睦他者: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合之路——对上海市Y社区的个案考察》,与童星合作,第一作者,《学海》2008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8年第14期《报刊文章篇目辑览》列入。
(11)《社区发展中的执政党建设:时代意涵与推进路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 第7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06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2)《社区治理框架中的居民参与问题:一项反思性考察》,《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04年第6期部分转载;《新华文摘》2004年第10期《报刊文章篇目辑览》列入。
(13)《民间组织发展与执政党建设——对上海市民间组织党建实践的思考》,《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7期《论点摘编》摘要转载。
(14)《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初探》,《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独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论丛》2001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5)《社区建设:理论的分立与实践的贯通》,《天府新论》2002年第4期重发;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0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6)《回归居委会自治属性与加强居民区党支部建设》,《探索与争鸣》2001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1年第8期全文转载。
(17)《转型中后期社会稳定的性质与机理》,《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9年第3期。
(18)《政治与社会稳定:转型时期的不利因素及其控制》,《探索(哲社版)》1998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1998年第11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1999年第1期《报刊文章篇目辑览》列入。
(19)《当代中国的低收入群体》,《社会》1997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8期《报刊文章篇目辑览》列入。
(20)《关于中国入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分析》,《江海学刊》1996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1996年第4期全文转载。
(三)近年来主持的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1)中国社会发展的逻辑,主持,上海市社科规划办,“建国70周年研究系列”重大项目,2019年
(2)上海全球城市社会趋向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研究,第一主持,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度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2014年
(3)加快形成社区共治与居民自治有效机制研究,主持,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度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2013年
(4)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的上海社区建设研究,主持,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12年度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2012年
(5)上海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镇管社区”模式研究,主持,上海社科规划办公室,2012年度系列课题,2012年
(6)新时期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11年教育部重大公关课题(首席专家为李友梅教授)。
(7)新时期以区域化党建应对社会转型风险的经验研究,主持,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2011年
(8)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的本土路径与培育策略,主持,国家行政学院,全国行政学院系统科研合作基金课题,2008年
(9)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与大城市郊区的农地流转, 主持,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2008年
(10)大城市郊区的外来农户与农地流转,主持,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2007年
(11)影响上海社会稳定长期积累问题的对策研究,主持,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2005年重点咨询课题,2005年
(12)农业劳动力转移与新世纪农地制度改革,主持,全国社科规办公室,2002年
(四)代表性论著的学术观点: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逻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见证和体验中国社会取得的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不能不回顾70年间走过的复杂曲折但迅猛发展的历程,从中辨析引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图找到若干规律性的支撑。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上不能远离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重视作为共同体的社会参与整体资源的创造与分配。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并不完全出于既有社会力量的自然博弈,还有国家主动回应人民需求的责任驱动,以及执政党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设置的愿景引领。基于这些理解,从新中国成立70年的长时段着眼建构研究框架,力求在70年社会发展过程的“变”中呈现出“不变”的制度逻辑。
(五)省部级以上奖励:
(1)《本市推进网格化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研究报告,与贺小林合作,第二作者,2017年获第11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2)《民间组织发展与执政党建设——对上海市民间组织党建实践的思考》,独著论文,2004年获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3)《邓小平社会理论研究》,参著著作,2004年获上海市第五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4)《中国城市社区党建》,合著著作,课题组,2003年获第四届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5)《社会利益关系调整与党建新格局的构筑》,研究报告,课题组副组长,2002年获中组部党建调研课题二等奖。
三、教学情况
(1)《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重要论述》,干部培训专题课。
(2)《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干部培训专题课。
(3)《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论述》,干部培训专题课。
(4)《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党的初心教育与新时代社会建设》,干部培训专题课。
(5)《新时代上海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实践探索》,干部培训专题课、案例课。
(6)《特大型城市治理精细化与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干部培训专题课。
(7)《转型期基层社会矛盾的衍生规律与综合治理》,干部培训专题课。
(8)《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社区工作方法》,干部培训专题课。
(9)《中国特色社区营造的理论与实务》,干部培训专题课。
(10)《新时代社区治理创新与群众组织力建设》,干部培训专题课。
(11)《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策略》,干部培训专题课。
(12)《新社会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及其质量提升》,干部培训专题课。
(13)《社会管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14)《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专题研究》,硕士研究生课程。
四、人生感言,治学心得
读书必有益于生活,为学须有益于经世,立足中国社会变迁的实践规律寻求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之道。
五、联系方式
Email:maxiheng@sina.com;maxiheng@ms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