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咨询 >> 科研动态 >> 正文

校(院)召开第四届城市治理学术研讨会

日期:2024-11-11 作者:贺小林 来源: 浏览:


11月8日,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主办,社会学教研部承办的第四届城市治理学术研讨会在校(院)举行。本次研讨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主题,来自北京、天津、重庆、深圳、南京、长春,以及上海高校、党校、社科院、研究机构、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需求特征、治理路径与效能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罗峰教授作学术致辞。他从量度和表征、先发和扩散、示范和引领三个视角阐述了城市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罗峰教授认为,需要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完善超大城市治理的动力系统、内在机制与制度保障。

主旨发言由上海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李猛教授主持。南京大学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童星教授从概念出发,解读了“事理、机理、管理和治理”的关系。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马福云教授作题为:“建构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民生福祉政策”的报告分享。由于超大城市人口规模巨大,治理结构复杂,治理需求呈现多元化、精细化的特征,南开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教授提出,需要从提高智能化、法治手段、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体系、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加强不同超大城市治理模式比较等方面,持续提升治理能力与治理成效。

交流发言由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主任何海兵教授主持,9位专家学者及基层治理工作者交流发言。《江苏行政学院学报》主编沈利华、《探索》主编金华宝作点评总结。在分享中,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田毅鹏教授表示,要正视当前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中的社区治理科层化、社区运作行政化、社区管理表面化等尚存的问题,同时还需对超大城市过密问题予以关注。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提出,数字赋能与数字负担是数字技术运用的两种面向,形成了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效率悖论,应采取系统治理理念,通过组织革新、技术嵌入、主体增能、多元共治的思路降低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要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贺小林教授认为,从网格化管理到“多网合一”的治理模式发展是作为超大城市的上海值得广泛借鉴的经验之一,其功能定位与效能的提升有效回应了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中更加注重系统集成、突出重点、改革实效的政策指向与改革特征。

面对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中的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更高要求,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要在总结实践、相互借鉴的过程中深化研究,为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