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咨询 >> 科研动态 >> 正文

校(院)参与举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首届中国式现代化高端论坛

日期:2022-12-19 作者:王蕴 来源: 浏览:

11月18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公共经济研究会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研讨会暨首届中国式现代化高端论坛在京举办。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谢春涛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致辞。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毅主持开幕式。

谢春涛指出,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目标任务,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鲜明特色和本质要求,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深刻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宏大战略视野和强烈历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突破,为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杨振斌认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历史命题、时代课题,是中国知识界的重大任务。党校和高校应当担当起学习研究宣传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责任。

高培勇认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全新视野深化对于人类社会现代化共性和中国现代化规律的认识,在系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上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在大会发言环节,原中央党校副校长赵长茂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核心概念,必须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出发来理解,才能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认为,发展壮大民族经济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最有效的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民营经济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共同富裕的程度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国家发改委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罗蓉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基于国情和中国现实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构建了“2595”的理论分析框架,即两步走战略安排、五个重大原则、九个本质要求、五个中国特色,明确了未来30年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行为准则、政治属性、科学内涵、世界意义、鲜明标识和努力方向。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研究员指出,在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的时候,除了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内涵以外,还需要对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做更进一步的理解。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曾峻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根本立场、价值导向和远大理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最大的政治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集中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在现代化理论和叙事方面的话语垄断,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双重超越。

曾峻做会议总结。曾峻指出,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科学对待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贡献,继续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路径。

  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发改委、中国社科院、经济日报社、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上海市社科院和有关媒体的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开展了深入研讨交流。